一、病情概况
广东肇庆,池塘水面8亩,水深2米,主养黄颡鱼,存塘数量约16万尾,总重量约8000斤。
9月29日,过塘,次日开始发病,日损耗迅速增多至300斤(七八千尾),于10月4日送检。
二、主要症状
病鱼迟钝,活力差。外观上,鳃盖、鳍条、肛门等处充血发红(图1-3);解剖,可见肌肉充血发红,肝脏、脾脏、肾脏等红润,肠道轻微发红(图4-6)。
图1~3:病鱼鳃盖、鳍条、肛门发红
图4~6:病鱼脏器无明显症状,肠道轻微发红
三、实验室诊断
水质检测:据技术员塘头检测,水质指标正常。
寄生虫检测:取病鱼鳃丝制成水浸片观察,未见寄生虫(图7)。
致病菌检测:无菌操作,取内脏组织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,30℃恒温培养24小时,可见大量针尖状、近乎透明的湿润菌落(图8),将其纯化后进行药敏试验,结果显示该菌对诺可欣等多种抗生素敏感。
图7:鳃部无虫 图8:细菌培养(大量菌落但不明显)
四、处理方案与疗效
本病例为细菌性出血病,可能与过塘强应激有关,因此,在处理时,应先解毒抗应激,再进行水体消毒,并拌喂敏感抗生素,具体方案如下:
①解毒抗应激:有机活力酸(1瓶/4-6亩·米)+应激宝(1瓶/2-3亩·米),全塘泼洒。
②次日,水体消毒:癸甲溴铵碘(1瓶/2-3亩·米)+蒲黄素(1包/2-3亩·米),全塘泼洒,隔天一次,共2-3次。
③内服抗菌:诺可欣(1包/40斤料)+蒲黄素(1包/80斤料)+高维速补(1包/80斤料),按正常投喂量,连拌5天。
据反馈,遵建议,5号解毒1次,6号、8号、10号消毒3次,7号至11号拌药投喂5天,日损耗从300斤(约8000尾)降至20尾左右,疗效十分显著!
五、梁工点评
秋季黄颡鱼出血病十分常见。尽管近年业内报道的黄颡鱼杯状病毒感染也可致头部、鳃盖等处充血发红,且死亡率高,处理难度很大。但是,根据我们的检测,珠三角地区大部分类似症状的黄颡鱼内脏均可分离培养到大量细菌,且按细菌病的思路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。
本案例中,过塘后开始发病,且病情很急,日损耗达300斤(约8000尾),根据我们的检测,病鱼内脏均可分离培养到大量菌落形态高度一致的细菌(但菌落很小,近乎透明,不宜观察),采取水体消毒与内服敏感抗生素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处理,疗效显著。
鱼病确诊请咨询活宝源鱼病实验室: